AI+业务场景共创工作坊
Tyson Pang 查看讲师
百林哲咨询(北京)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
国内首批AI生产力转化专家,企业级 AIGC 应用领跑者
浏览:343次
详情 DETAILS

课程简介

在生成式AI与产业大数据深度融合的今天,企业正面临“技术爆炸”与“场景落地”的双重挑战。一方面,AI大模型、多模态技术持续突破,为业务创新提供无限可能;另一方面,87%的企业陷入“技术强但场景弱”的困境,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断裂,导致AI应用浮于表面,难以释放真实商业价值。

课程“场景共创”为核心方法论,通过“业务痛点诊断-AI技术映射-原型快速验证”的闭环设计,帮助学员掌握AI赋能业务的实战框架。融合设计思维工具、技术实操与商业沙盘推演,推动跨职能团队在真实业务场景中碰撞创新火花,实现从“技术应用”到“价值重构”的思维跃迁。

课程收益

1、帮助学员理解 AI 在企业中的创新应用潜力,识别 AI 技术如何有效支持业务发展。

2、通过设计思维的工具和方法,引导学员探索和定义 AI 应用的具体场景和用户需求,推动 AI 应用的快速落地。

3、促进跨职能团队合作,围绕具体应用场景共同探索 AI 技术的解决方案,并设计可操作的原型或行动计划。

受众人群

1、企业高层及中层管理者(如产品经理、运营经理、技术负责人等)

2、AI 相关团队(如技术开发、产品设计等)

3、业务部门的关键负责人(例如内容负责人、市场拓展负责人等)

课程周期

 2天(12H

课程大纲

标题

授课内容

一、开篇:打破 AI 认知屏障

1. 破冰活动:“AI 偏见消除器”

(1) 每位参与者写下自己对 AI 的担忧和期待(例如:AI 会替代我的工作/AI 可以提升我的效率等)。

(2) 分组将大家的观点进行归类,并讨论不同的担忧与期待的来源。

(3) 引导师回应:用实际案例回应大家的疑虑,展示 AI 实际在行业中的应用和效果,帮助参与者消除对 AI 的认知偏见。

2. 目标共识:

(1) “理想中 AI 赋能的业务场景”

3. 每个小组绘制一幅故事板,通过简笔画和关键词(非文字报告)来描述他们理想中的 AI 赋能业务场景。

4. 参与者以自己所在的部门或业务领域为视角,勾画 AI 应用的未来场景,并简要分享。

5. 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大家从业务需求出发,设想 AI 可能的落地方向。

二、AI 技术与行业趋势分享

1. AI 基础介绍与应用趋势:

(1) 引导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 AI 的基本概念、发展趋势和核心技术(如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学习等),避免过于技术化。

(2) 分享 AI 在相关行业的前沿应用,介绍成功案例(例如智能学习推荐、个性化学习路径等)。

2. 互动讨论:

(1) “未来的行业 AI”:参会者分小组讨论 AI 如何影响行业的未来,记录下关键的业务场景和技术创新点。

(2) 每个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小组,促使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 AI 的应用。

三、小组活动:定义 AI 应用场景

1. 引导问题:

(1) 基于行业趋势和实际案例,参与者小组讨论当前的 AI 应用痛点和未来的应用机会。

(2) 通过集体讨论和头脑风暴,定义最需要 AI 赋能的业务场景,例如课程推荐、评估优化等。

2. 工具:

(1) 使用 AI+“用户画像”工具,每个小组为其定义的应用场景创建一个典型用户画像,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痛点。

(2) 结合业务流程图,标出现有流程中的痛点和可以借助 AI 解决的环节。

3. 小组分享与总结:

(1) 各小组展示他们的 AI 应用场景和用户画像,其他小组提供反馈和建议,改进方案。

(2) 汇总各组的应用场景,形成最具潜力的 AI 应用方向。

四、创意碰撞与方案设计

1. 创意激发:

(1)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 AI 应用场景,并通过头脑风暴产生多个创意解决方案。

(2) 每个小组需要思考以下问题:

① 如何利用 AI 解决该场景中的具体问题?

② 解决方案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?

③ 这个方案如何与现有的工作流程结合?

2. 工具:

(1) 使用“Idea 画布”工具,梳理创意方案的关键要素,并连接到相关的业务流程和技术需求。

(2) 使用乐高创意搭建工具进行原型设计,帮助团队将抽象的 AI 应用场景具象化。利用乐高模型设计一个简单的产品或流程原型,快速呈现解决方案。

3. 展示与反馈:

(1) 每个小组展示其创意方案和乐高原型,其他小组进行反馈,并给出优化建议。

(2) 通过多轮反馈,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框架。

五、小组活动:原型设计与快速迭代

1. 原型设计:

(1) 在前期的讨论和反馈基础上,小组继续优化他们的 AI 应用原型,结合技术可行性和用户需求,明确每个解决方案的实施路径。

(2) 参与者可以使用简单工具(如流程图、原型设计软件、乐高等)创建低保真原型。

2. 快速迭代:

(1) 通过快速原型的展示与集体讨论,鼓励每个小组对原型进行快速迭代,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痛点。

(2) 每个小组为原型设计提出具体的实现步骤和责任分工。

六、落地规划与行动方案

1. 从创意到执行:

(1) 每个小组根据前一天的创意方案,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。讨论如何将方案付诸实践,明确所需的资源、团队配合和时间安排。

(2) 参与者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包括:如何进行 AI 技术集成?如何与现有工作流对接?如何衡量 AI 落地后的效果?

2. 工具:

(1) 使用“行动计划矩阵”工具,明确每个任务的优先级、所需资源和责任人。

(2) 小组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时间节点,确保方案能够顺利推进。

七、最终展示与总结

1. 展示与评估:

(1) 每个小组展示其最终的 AI 应用原型和行动计划,展示解决方案的实施路径和预期效果。

(2) 其他小组提供反馈,评估方案的可行性、创新性和实际落地可能性。

2. 总结与反思:

(1) 引导师总结当天的关键学习点,回顾 AI 应用的核心概念和创新实践。

(2) 讨论与回顾:参会者分享工作坊中的收获、困惑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。

八、后续支持与资源分享

1. 资源分享:

(1) 分享相关的 AI 学习资料、技术平台和应用工具,帮助参与者持续跟踪行业动态。

2. 后续行动计划:

(1) 针对工作坊中提出的解决方案,提供后续的支持方案,例如技术咨询、培训等。


企业服务热线:400-106-2080
电话:18519192882
投诉建议邮箱:venus@bailinzhe.com
合作邮箱:service@bailinzhe.com
总部地址:
北京市-丰台区-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3号楼1单元902-B73(园区)
全国客户服务中心:
天津市-南开区-桂苑路15号鑫茂集团鑫茂军民园1号楼A座802-803
公众号
百林哲咨询(北京)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203541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