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赋能产品管理与场景设计
Hard wear 查看讲师
百林哲咨询(北京)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
大型金融公司产品总监,前奇鱼产品副总裁,2B2C产品管理和运营经验丰富,2007年10月31日加入百度历经用户研究工程师、交互设计师,后成为项目经理带领12人团队负责百度运营产品,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产品设计经验。
浏览:450次
详情 DETAILS

课程简介

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AI产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,从智能医疗到金融科技,AI产品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。然而,随着AI产品的普及,AI产品经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AI技术背景,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I技术;同时,他们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以便准确捕捉用户需求,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AI产品。

本课程以AI的认知及AI产品的价值为起点,系统深入地介绍了AI产品经理必备的核心技能。内容涵盖AI产品路线图的设计原理、需求识别与分析方法、用户体验重构策略,以及风险预判与效果度量体系等多个方面。通过结合丰富的实战案例,帮助学员全面提升AI产品管理能力,为在实际工作中推动产品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
课程收益

1、提升学员对AI赋能产品的认知水平,理解AI技术如何推动产品创新

2、帮助学员掌握AI产品需求分析、场景设计、路线图规划等关键技能

3、帮助学员输出具有实际可行性的AI产品方案,为产品发展打下坚实基础

受众人群

产品经理及其他对AI产品设计感兴趣的人员

课程周期

  2天(12H 

课程大纲

标题

授课内容

一、AI赋能产品的认知升级(第一天上午)

1. AI时代的洞察

(1) AI进化全景图

① 萌芽期(1950s-2000)

1) 符号主义主导:IBM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(1997)

2) 典型应用:银行ATM机欺诈检测规则系统

② 突破期(2006-2016)

1) 深度学习崛起:ImageNet图像识别错误率从28%降至3.5%

2) 产业影响:Facebook人脸识别准确率超人类水平(2014)

③ 渗透期(2017至今)

1) 大模型时代:ChatGPT推动NLP技术平民化

2) 基础设施:云计算降低AI使用门槛

3) 开源vs闭源:Deepseek的国产模型逆袭(2025)

(2) 产品经理的AI认知误区

① 技术神话vs工具本质

1) 非技术视角解读:机器学习、NLP、CV的典型应用边界

2) 案例解析:ChatGPT对话逻辑vs传统规则引擎

② AI的哪层更厉害?算力、数据、模型、算法、技术、应用

1) AI在产品结构的哪几层融合?(数据资产层、算法模型层、服务接口层、业务应用层)

2) AI替代了产品结构的哪几层?

③ AI会革了产品经理的哪条命?(如何用AI强化产品工作价值)

1) 数据依赖性警示:哪些场景不适合强推AI

2) 案例解析:小样本、高合规风险场景

(3) 案例解析:Notion AI功能迭代路径中的产品决策

2. AI产品价值三要素

(1) 可行性验证:「数据可获得性-技术成熟度-ROI转化」三角评估

(2) 业务突破矩阵三大方向

① 方向1效率类:合同审核从40min→2min(某法律科技平台案例)

② 方向2创新类:个性化营养方案生成(Keep食品推荐系统拆解)

③ 方向3合规类:金融反欺诈准确率提升23%的成本节约模型

(3) 场景定位:增强型vs替代型AI功能的设计边界

① 雪球公募基金推荐系统(用户行为预测提升GMV)

② 客服工单自动化(NLP减少70%人力成本)

③ 教育产品的个性化学习路径(动态调整内容难度)

(4) 案例对比:Grammarly文本修正 vs Midjourney内容生成的核心差异

3. 小组研讨:结合前部分内容,总结AI可能带来价值的3个机会点,以及3个限制因素

二、需求挖掘与场景设计(第一天下午)

1. AI产品路线图设计

(1) AI+四阶段发展模型:辅助功能→智能模块→决策中枢→自治系统

(2) AI+的风险预判:技术债/伦理危机/投入产出比

① 技术要升级到什么程度?

② AI的成本有多高?

③ 100%相信AI么?

④ 能降本增效?还是能增长回春?

(3) 案例解析:无讼科技的法条助手到案件智能分析,到新案件匹配律师

2. AI需求识别框架

(1) 五维判断法:高频/复杂/模糊/个性/演进类需求的AI适配性

(2) 四象限法:高业务价值vs技术可行性

① 实操工具:需求矩阵模板

② 避开“伪AI需求”:从用户真实行为中挖掘痛点

③ 案例解析:某金融App过度设计智能投顾导致用户流失

(3) 实战工作坊:针对现有产品功能的AI改造机会点挖掘

① 列出当前产品中「高人力成本/低用户满意度」环节

② 结合五维判断法和四象限法进行需求分析

③ 借助需求矩阵模板进行需求梳理

④ 列出AI改造机会点

3. 小组研讨:结合梳理的机会点,筛选出1个可行性最高场景,进行 "需求攻防战",即针对同一业务场景,分别设计AI方案与传统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对比

三、AI驱动体验重构

1. 体验重构设计

(1) 隐性智能路径:预判式设计

① 案例解析:小雪智能客服AI自动回复

(2) 显性交互创新:搜索框/视觉反馈/推荐策略

① 案例解析:搜索结果页的智能化、雪球智能推荐

(3) 用户体验地图的AI新生:AI助力体验升级

① 纵向的层级关系

② 横向的顺序逻辑

③ 案例解析:去哪儿机票业务的体验地图挖掘AI机会点

2. 小组研讨:结合用户体验地图进行产品及业务梳理,以用户的视角在图中标注AI改造机会点,针对性的分析核心算法能力需求清单(如需要OCR还是情感分析),再整理资源评估表(数据来源、外部合作方、预期成本),模拟向技术团队提案,接受可行性质询

四、AI风险预判与效果验证(第二天下午)

1. AI实施风险雷达

(1) 数据陷阱:某零售企业用户画像项目失败复盘

(2) 体验反噬:AI客服过度承诺引发的客诉事件

(3) 合规红线:数据隐私、算法歧视的规避策略,欧盟《AI法案》

(4) 技术前瞻:多模态大模型对产品形态的潜在影响,AGI内容生成

2. AI效果度量体系

(1) 北极星指标OMTM:B端看人效提升

① 案例拆解:政务系统处理时效<20s

(2) 辅助指标:C端看行为渗透

① 案例拆解:系统AI功能周活>35%

3. 未来对AI的展望

(1) AI应优先优化现有流程还是创造新体验?

(2) AI影响了产品,商业模式上有什么变化?

4. 小组研讨:你对AI有哪些更进一步的理解?积极的方面、消极的方面各有哪些?


企业服务热线:400-106-2080
电话:18519192882
投诉建议邮箱:venus@bailinzhe.com
合作邮箱:service@bailinzhe.com
总部地址:
北京市-丰台区-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3号楼1单元902-B73(园区)
全国客户服务中心:
天津市-南开区-桂苑路15号鑫茂集团鑫茂军民园1号楼A座802-803
公众号
百林哲咨询(北京)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2035414号-1